法治信息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FAZHI
法治信息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你我同创,和谐健康大家共享
 
 
 
 
当前位置:首 页 > 深度报道

中国薯条正在“啃下”国际市场

中国薯条正在“啃下”国际市场

 中国食品报

  30年前,西式快餐厅里的炸薯条,是90后记忆里的“奢侈”存在。现如今,这个西式快餐厅里不可忽视的“超级单品”,正在**一场贯穿种植到生产的产业变革,我国本土工厂也凭借实力,在全球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薯制品加工属于高度集中且全球分布不均的行业。从出口数据来看,全球冷冻薯条出口量高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比利时、荷兰等五大出口国长期占据全球出口总量的8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依赖进口,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或市场消费端,大部分只能选择进口冷冻薯条。然而,随着近年来外资企业在亚洲的投资、扩张,以及本土市场需求增长,本土工厂迅速崛起,我国不仅实现了冷冻薯条的本土化供应,还逐步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新兴薯条出口大国。自2015年以来,我国冷冻薯条出口量持续上升,于2022年**成为冷冻薯条净出口国,并且随着生产能力提升,净出口趋势有望持续。

是“黄金配角”,也是“专业主角”

  朴实无华的土豆,经过分切、调味、油炸,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香气四溢的薯条,也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2023中国煎炸菜品趋势报告》显示,薯条菜品推荐数在2023年显著增多,2023年**季度到第四季度增长了约141%。

  薯条需求量逐年增高印证了这一点。根据智研咨询《2024—2030年中国薯条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2023年我国薯条需求量为54.76万吨,而2014年,这个数字仅为34.59万吨。如果按照每2吨土豆能出1吨薯条、1个土豆200克来计算,国人一年吃掉的薯条大概需要消耗50亿颗土豆。

  业内人士指出,薯条需求量变大,不仅在于国人越来越习惯这一产品,也在于薯条的售卖渠道和花样变多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肯德基、麦当劳先后进入大陆市场,“汉堡+薯条+可乐”的经典搭配逐渐深入人心。近些年,伴随国人对西式快餐接受度的提升,薯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一跃成为茶餐厅、糖水铺子、茶饮店等各类餐饮店的引流产品,且薯条造型、口味也更加多样。比如,主打云南米线的蒙自源推出了波纹形状的琅琊薯条;喜姐炸串门店内的卷卷薯条,造型做成了环状;奈雪的茶推出了原味、蜂蜜黄油味等多种口味的薯条……

  将薯条作为大单品的专门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多地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门打卡地。发源于上海的薯条专门店品牌SH4KE成立于2021年,目前已在上海、广东、山西等6省市开出了10余家门店,多数门店是在2024年开出的。2023年成立的Putoto定位薯条料理专营店,现拥有约20家门店,2024年以来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开出了新店。主打“盖浇薯条”的薯条侠,也在加快“攻城略地”,已在上海、苏州、哈尔滨等5城开出首店。这批薯条专门店的薯条规格、形态、口味多样,有粗薯、细薯、卷薯等,且提供十余种甚*数十种干料、酱料。

  从消费端来看,尽管单份薯条的价格高达30元,但薯条专门店的反响十分热烈,吸引了大批热爱尝鲜的薯条爱好者,有的门店还出现了排队现象。薯条爱好者们见证着薯条的购买渠道变丰富、门店也越来越“专业化”。

从依赖进口,到“薯条自由”

  从单一到多元、从西化到本土化……别看薯条现在被玩出了这么多花样,但其进入中国其实不到40年。

  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家门店在北京开业,但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土豆供应商,当时的菜单上并没有薯条。随后开业的麦当劳则提前进行了市场调研和试种植,让薯条顺利登上了菜单。此后,随着“下馆子”消费习惯的普及和人均在外就餐支出的增长,薯条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为了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口味,西式快餐品牌纷纷推出本土化风味和形状的薯条,如肯德基的川府辛香肉酱大薯、避风塘炸鸡风味薯条以及麦当劳的龙虾风味摇摇薯等。同时,薯条适应食用场景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例如,肯德基专为外卖场景设计推出了波纹霸王薯条,以保持口感不软塌。

  前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卖和居家做饭场景增多,薯条市场也呈现出两个新趋势:一是裹粉薯条越来越普遍,以保持长时间放置后的酥脆口感;二是薯条开始从餐厅走向家庭场景,空气炸锅和冷冻薯条零售体系的成熟让家庭自制薯条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薯条产业链也加快了国产化步伐。

  在很长时间里,虽然我国土豆产量居世界**,但仍需要从国外进口冷冻薯条。国产土豆品种是“菜薯”,多用于鲜食,并不适用于制作薯条。而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适合油炸的“夏波蒂”是用于制作冷冻薯条的主要薯种之一,它于1987年被引进国内,2002年左右在国内初步实现规模化量产,随后产地不断向内蒙古乌兰察布等更适宜种植的地区转移。

  有了适合做成薯条的土豆,还要有能让土豆变成薯条的工业化流程。从依赖进口到实现薯条“自给自足”,关键的一步是提高产能。目前,国内冷冻薯条生产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用进口设备,单体加工规模大的企业,投资成本较高;一类是以生产速冻蔬菜为主、兼顾速冻薯条生产的企业,使用国内设备、单体加工规模小,数量较多。

  国内冷冻薯条产能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前者。其中,肯德基、麦当劳的主要供应商辛普劳、麦肯食品等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后,带来了成熟的技术,本土企业蓝顿旭美、雪川农业、明杰、凯达恒业等紧跟其后,逐步建立工厂和产线,有效缓解了国内薯条供需紧张的问题。以把工厂建在乌兰察布的凯达恒业为例,在坐拥产地优势的同时,其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高度自动化,在生产线上,一颗带着泥土的新鲜土豆,变成下锅前的即食冻薯条,仅需90分钟。

从崭露头角,到占据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冷冻薯条国产化的进程中,崭露头角的本土企业“出海”拓展新市场,开始与国际巨头争夺市场份额。随着近年来外资企业在亚洲的投资、扩张,以及本土市场需求增长,本土工厂迅速崛起,我国不仅实现了冷冻薯条的本土化供应,还逐步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新兴薯条出口大国。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前十个月我国冷冻薯条出口量达到15.51万吨,超过2023年全年冷冻薯条出口量,自2015年以来,我国冷冻薯条出口量持续上升,于2022年**成为冷冻薯条净出口国。

  据了解,雪川农业目前年产法式冷冻薯条约15万吨,产品已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底,雪川农业所属的20吨/小时马铃薯冷冻薯条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马铃薯冷冻薯条年产能已突破40万吨。凯达恒业方面也表示,其乌兰察布产业园年加工马铃薯67万吨,未来太仆寺旗产业园建成后,公司总加工能力将提升*140万吨/年,冷冻薯条产能预计达70万吨/年。这一产能规划有望使凯达恒业成为亚洲冷冻薯制品加工能力*强的企业。2024年12月,投出了泡泡玛特、元气森林等消费品牌的黑蚁资本宣布完成对凯达恒业的领投,建发新兴投资跟投,总额近4亿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凯达恒业的产线建设、育种研发和品牌营销,推动马铃薯全产业链优化整合。

  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薯制品行业的发展。例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马铃薯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薯条,这个西式快餐厅*赚钱的配菜,正在**一场贯穿种植到生产的产业变革。而我国本土工厂正借助这一趋势,在全球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产业端而言,一颗土豆从鲜薯到冷冻薯条的形态转化,可增值5—10倍。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率仅在15%—20%左右,而在更加成熟的马铃薯主食化国家,这一数值可以达到60%以上。无论是消费端还是产业端,我国的薯条市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以及供应链的持续优化,作为全球马铃薯产业的重要一环,我国马铃薯企业有望在国内外市场释放更大的潜力。


返回上一页
友情链接: 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报  企朋科技 
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农业产品    |     食品卫生    |     消费资讯    |     投诉维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法治信息网     津ICP备2024024066号
E_mail:zgspbtj@163.com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素材(图片、文字等)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