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信息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FAZHI
法治信息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你我同创,和谐健康大家共享
 
 
 
 
当前位置:首 页 > 食品卫生

老年助餐,呵护银发族“舌尖上的幸福”

老年助餐,呵护银发族“舌尖上的幸福”

中国食品报

  为老年人提供一餐一饭,是关乎国民幸福指数的生活小事、民生大事。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

  近日,在202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表示,2024年,全国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扎实推进,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各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2025年,民政部将推进养老服务立法,优化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培育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经营主体,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

供需精准 摸清老年人用餐需求

  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要充分做好老年助餐服务需求调研摸底,摸清楚老年人真实用餐需求、就餐方式和价格承受能力,掌握现有供给渠道、可利用资源和有效模式,推动服务合理布局,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延寿街社区银鹤苑养老服务驿站,家住樱桃胡同的赵阿姨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这里排队等待就餐。

  “这为我们解决大问题啦!”说到吃饭问题,年近八旬的赵阿姨道出了老年人的困扰:做一个菜,不值当。做俩菜又吃不完。有时子女过来多做点饭,中午的剩菜就得第二天吃。长此以往,健康也容易出问题。

  如何让老年人“吃得好”?传统的“大锅饭”显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就餐需求。在做好“荤素搭配、主辅结合”的套餐之外,银鹤苑养老服务驿站尝试推出定制私房菜。

  为了摸清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驿站站长邓育带着工作人员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累计收集问卷240余份。尽管老人们提出的新菜品很多都属于“超纲题”,但大厨还是尽力尝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老北京风味的肉饼、炸酱面,湖南风味的米线、萝卜干炒腊肉,东北风味的白肉炖酸菜,以及山西风味的刀削面等陆续出现在菜单上。

  丰富多样的定制菜给老人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让老人尝到久违的家乡味道。与此同时,老人和大厨在双向互动、反复磨合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在这里,老人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

  去年9月,位于大栅栏西街的德缘烤鸭店“父母食堂”助餐点,正式升级改造为街道老年食堂,餐厅精心定制老年健康餐食及小份菜品,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小份菜吃着正合适。”居民张大爷笑着说。酥香广茄、宫保鸡丁、咕咾肉、鱼香肉丝、滑溜里脊……店内的老年食堂特选了20余种适合老年人食用的健康“小份菜”,经济实惠,居民还可凭借老年卡免费领取鸭架汤一份。

  同样,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胜利路社区的为老服务餐厅,猪骨头炖土豆、肉炒芹菜腐竹、炝拌豆芽……饭菜种类丰富多样,往往还没到饭点就已经有不少老年人到餐厅里排队。

  据胜利路社区为老服务餐厅负责人张艳平介绍,该社区覆盖9个小区、61栋楼、225个单元和8处平房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755人。社区为老服务餐厅为60岁到64岁老年人提供15元套餐,还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一顿正餐仅需8元的长者套餐,有效解决了辖区内特殊老年人家庭“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我们这里为老年人准备的饭菜讲究低糖、低盐、少油、软糯易嚼、易消化,而且还成立了为老服务餐厅助餐点,工作人员每天将饭菜送到助餐点,老人们不用走太远,就能吃上热乎饭。”张艳平说。

多元主体参与 确保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

  在保持公益属性的同时,如何实现助餐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老年食堂长效运营难、服务供给不足、资金来源等问题,需要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资源。

  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白石渡镇,办了11年幼儿园的朱娟,于2023年转型开设了一家康养中心,**试水的项目就是长者食堂。“得益于政府部门出台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公益性岗位支持政策,我们的这次转型很成功。”她说,很多在外工作的人打电话来了解助餐服务,还让家中老人来试餐。“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挖掘老年人的需求,聚合各类资源,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切实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解除其子女和家庭后顾之忧,朱娟的长者食堂是多元主体积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印发以来,民政部指导推动各地民政部门结合实际细化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探索有效助餐模式,稳步提升老年助餐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截*2024年10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数量达7.5万家,河北、浙江、山东等地老年助餐点数量超过了6000家。老年助餐托起居家、社区养老“幸福餐盘”,各地初步形成较为健全的助餐服务网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均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结合自身情况加大照护服务供给、关爱服务供给和物质帮扶力度。

  从各地工作来看,江苏去年累计发放助餐点建设及运营、老年人就(送)餐等各类补贴资金超1亿元;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湖南等地用于支持助餐点建设和奖补的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均超过50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去年累计发放老年助餐运营补贴超2500万元。北京、天津、上海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正在形成较健全的助餐服务网络,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全国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成效明显。

  在河北省邱县,由梁二庄镇和河北悦辰星慈善基金会联合创办的坞头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老年人可按照“一人三餐两元”的标准集中就餐,村委会承担水、电等费用,基金会兜底保障米、面、粮、油等食材费用的80%。坞头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月报账、季结算财务管理制度,每月汇总食材采购情况,确保助餐点规范健康运行。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就餐的养老服务需求,从2024年以来,邱县民政部门探索建立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志愿服务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有效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降低助餐成本,让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有保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黄琦认为,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坚持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相融合,理清老年助餐多元关系,筑稳老年助餐供给结构,丰富老年助餐要素资源,培育优质老年助餐供给主体。要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升供给主体的盈利能力,建立老年助餐分级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区域集中、属地便捷的“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返回上一页
友情链接: 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报  企朋科技 
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农业产品    |     食品卫生    |     消费资讯    |     投诉维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法治信息网     津ICP备2024024066号
E_mail:zgspbtj@163.com
特别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素材(图片、文字等)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